第四十一章 京师 杨嗣昌(2 / 2)
“城上的守备情形怎样?”崇祯再次问道。
“京营兵守城够用。红衣大炮昨天都已经运到城上,也派官员祭过。”杨嗣昌答道。
崇祯满意的点点头,说道:“如今虏骑入犯,国家兵源枯竭,不易应付。廷臣们泄泄沓沓,徒尚空言,不务实际,一到紧急时候,不能为君分忧,殊负朕意!”
“如兵部主事三丁抽一,朝夕训练,可得精兵数十万”,这岂不是以国事为儿戏?糊涂之至!”
杨嗣昌见皇上生气,委婉地说:“沈讯这意见确实糊涂。但他敢于冒昧上奏,一则是他知道陛下是尧舜之君,不罪言者;二则是他忧国心切,不暇细想。他所条陈的事项颇多,其中也不乏可采之处。”
崇祯沉吟片刻,点头说:“姑念他还有点忧国之心,朕不醉他。”说毕,把下巴一摆,几个宫女和内监又赶快退了出去。
“自朕登极以来,”他用低而沉重的声调说,“东虏已四次入塞。凡为臣子,都应卧薪尝胆,誓复国仇。可是刚过两年,虏骑又长驱而入,蹂躏【l】京畿。似此内乱未息,外患日急,如何是好?”
杨嗣昌跪下回答:“微臣身为本兵不能克期荡平流贼,外征逆虏,实在罪该万死,目前局面,唯有对虏行款【明清两朝的政治术语,就是议和。】方可专力剿贼。”
“朕本来有意召全国勤王之师与虏决战,可是流贼一日不平,国家就一日不能专力对外。目前之计,对虏总以持重为上策。如能议抚抚亦未尝不可。卿与辽抚方一藻派周元忠往满洲传达朝廷愿抚之意,是否~~~~~~~”
明末之神匠最近转码严重,让我们更有动力,更新更快,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。谢谢